論題解析
[解題]目標(goal),指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標準。如果說理想和愿望是我們所要達到的人生目的,那么目標就是人生旅途中一個個的驛站,只有一步步地實現目標,才能最終實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
[析題]有目標的人從來不會忘記自己的方向,會通過艱苦的努力,一步步走向成功。當你要講目標這個話題時,你會如何思考呢?顯然,我們可以從產生它的原因和它能給我們什么樣的效果上進行思考,人是為了達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設定生活目標的。因此,我們應該怎么辦?那就不要讓無益的競爭迷惑自己的方向,不要讓嫉妒干擾了埋頭做事的心情。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將其與毅力、挑戰、超越、拼搏這些在實現目標時所需要的精神結合起來討論。
[溫馨提示]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人生制定目標,這些目標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長期的。不管長短,這些目標將時刻激勵著我們不懈奮斗為我們提供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同時,我們還應該注意,自己的目標一定要具體和準確,如果含糊不清,自然會失去它原本的意義。寫作時應予注意。
思路導引
一個有目標的人和別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雖處于紛繁復雜之中卻不會迷失方向。為自己確立一個正確的方向,并朝向這個方向去努力追求,生活才會充實而有意義。只有目標明確,才能產生持續前進的動力和決心。只有目標明確,才能面對干擾和誘惑而不動搖,始終朝著既定目標努力。就好比我們跑步,目標是五公里,如果我們能隨時知道自己的進展和離目標的距離,這樣就比較能夠堅持下去,并且不會因為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而結束跑步。
而一個沒有目標的人生活就沒有重心、就缺少朝氣,就像一艘沒有舵的船,永遠漂流不定,只會終日彷徨、苦悶和不安。許多人在人潮涌動的世間,白白擠了一生,不知道哪里才是他想要達到的目的地。而唯有當他們確實了解自己所要過的是什么生活,和他所要追求的目標是什么之后,他才會感受到生活的意義。總而言之,在人生的追求中,目標是動力。有些人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他們從未放棄目標。
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能力就發展得越快。那些堅持不懈的精神并非與生俱來,只有偉大的目標才可能產生偉大的毅力。沒有正確的人生目標的生活是可悲的,沒有偉大的理想和目標的行動只是盲目的蠻干。只有閃光的理想才是奮斗的原動力。成功要由毅力去幫助實現,而百折不撓的毅力正是源于偉大的目標,是理想之樹結出的果實。
論點集錦
1.人活著應有明確的目標。
2.目標定位人的一生。
3.目標不能朝立夕改。
4.要實現目標,得學會放棄。
5.目標越高,付出的努力就越大。
6.環境影響目標的高低。
7.為自己設定目標。
8.學習的目標是懂得如何做人。
9.實現目標貴在堅持。
10.要處理好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的關系。
11.制定目標不可好高騖遠,實現目標要腳踏實地。
12.讓目標可望又可即。
論據超市
[理論論據]
※器大者聲必閎,志高者意必遠。
—— (宋)范開
※靈魂如果沒有確定的目標,它就會喪失自己。
—— 〔古羅馬〕賀拉斯
※有些人活著沒有任何目標,他們在世間行走就像河中的一棵小草。他們不是行走,而是隨波逐流。
—— 〔古羅馬〕小塞涅卡
※一個人如果不知道他要駛向哪個碼頭,那么任何風都不會是順風。
—— 〔古羅馬〕小塞涅卡
※寧可追求崇高的目標而失敗,勝似只追求卑下的目標而成功。
—— 〔英國〕布朗寧
※沒有目標,就做不成任何事情;目標渺小,就做不成任何大事情。
—— 〔法國〕狄德羅
※告訴你使我達到目標的奧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堅持精神。
—— 〔法國〕巴斯德
※當你有一個偉大的目標時,你就會把工作當做休息。
—— 〔法國〕居里夫人
※人們努力追求庸俗的目標——財產、虛榮、奢侈的生活,我總覺得是可鄙的。
—— 〔美國〕愛因斯坦
※*杰出人士與平庸之輩最根本的差別,并不在于天賦,也不在于機遇,而在于有無人生的目標。
—— 〔美國〕卡耐基
※無論在斗爭中或在犧牲中,我們都只對準一個目標,堅守一個念頭,這樣我們就可以克敵制勝。
—— 〔加拿大〕白求恩
※我們應該知道本身能力的限度。目標太高,不僅愚蠢而且危險。我們應該用自己的才能來衡量我們的抱負,愿望不能超過我們實現愿望的能力。
—— 〔意大利〕達·芬奇
※走得最慢的,只要他不喪失目標,也比漫無目的徘徊的人走得快。
—— 〔德國〕萊辛
※只有偉大的目的才能產生偉大的毅力。
—— 〔蘇聯〕斯大林
※只要堅定不移地向著目標前進,就一定會達到目的。
—— 〔俄國〕列夫托爾斯泰
※沒有目標,哪來勁頭?
—— 〔俄國〕車爾尼雪夫斯基
※*無目標的努力無異于在茫茫的黑暗中遠征。
—— 諺語
[事實論據]
馬克思的偉大目標
馬克思中學畢業前夕,班里的同學都在談擇業問題。有的想當官,有的想經商,有的愿意做醫生,有的卻愛上了神甫。馬克思在他的畢業論文中則提出了一個嶄新的思想。他在文章的結尾部分寫道:“我們選擇職業所應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 老師為這篇閃耀著偉大思想火花的論文大為驚嘆,在畢業證書上寫下了 “思想豐富,理解深刻” 的評語。馬克思循著 “尋找人類幸福” 的偉大指針揭示了資本主義的本質,成為19世紀最偉大的思想家。
堅信目標能實現
一位叫羅伯特:克里斯托弗的美國人,想用80美元去周游世界。他堅信只要有信心、有誠意,任何人的目的都能達到。羅伯特立即找出一張紙,寫下他計劃用80美元周游世界的準備:
1.設法領取到一份可以上船當海員的文件;
2.去警署申領無犯罪證明;
3.取得YMCA的會籍;
4.考取一個國際駕駛執照,找來一套地圖;
5.與一家大公司簽訂合同,為之提供所經國家和地區的土壤樣品;
6.同一家航空公司達成協議,可免費搭機,但要拍攝相片為該公司作宣傳;
當羅伯特完成了上述的準備后,年僅26歲的他就在口袋里裝好80美元,興致勃勃地開始自己的旅行。最終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成功來自高遠的目標
李嘉誠12歲來港即負起賺錢養家的重任。他上進心極強,工余時同事打麻將玩樂,他就捧著《辭海》埋頭苦讀,天天如此,一本《辭海》被他翻舊了。苦讀英文使李嘉誠與其他早期從內地來港的企業家有所區別。早在他辦塑料廠時,他已訂閱了有關塑料的英文雜志,了解世界最新的塑料市場行情。當年,懂英文的華人在香港社會是 “稀有動物”。懂得英文,使他可以直接飛往英美參加各種展銷會,直接拉生意。如今李嘉誠71歲了,仍愛書如命。他為什么如此努力?因為 “我要建立的不僅是中國人感到驕傲的企業,而且是讓外國人也看得起的企業”。高遠的目標是他成功的動力。
摘取數學王冠上的明珠
哥德巴赫猜想一直被視作數學王冠上的明珠。兩百多年來,不少科學家試圖征服它,并因此耗費了巨大的精力,但都沒有成功。陳景潤上中學時,數學老師把它作為一則趣聞,告訴大家,陳景潤聽后,暗暗立志要摘取這一明珠。他把它當做自己的事業。他拼命地積累知識、演算難題,草稿紙整麻袋地裝。最后,他終于用自己的智慧和意志的合力摘取了這顆璀璨的明珠,發明了 “陳氏定理”。
最有可能實現的目標才是有價值的
貝爾納是法國著名的作家,一生創造了大量的小說和劇本,在法國影劇史上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有一次,法國一家報紙進行了一次有獎智力競賽,其中有這樣一個題目:如果法國最大的博物館羅浮宮失火了,情況只允許搶救出一幅畫,你會救哪一幅?結果在該報收到的成千上萬個回答中,貝爾納以最佳答案獲得該題的獎金。他的回答是:“我救離出口最近的那幅畫。” 成功的最佳目標不是最有價值的那個,而是最有可能實現的那個。
*我們跨過的步子大體上是相等的
據說,唐太宗貞觀年間,長安城西的一家磨房里,有一匹馬和一頭驢子。它們是好朋友。貞觀四年,這匹馬被玄奘大師選中,出發經西域前往印度取經。13年后,這匹馬馱著佛經,回到長安。它重到磨房會見朋友驢子。老馬談起這次旅途的經歷:浩瀚無垠的沙漠、高聳入云的蔥嶺、滿山的冰雪、茫茫無邊的大海、神話般的境界……驢子聽了大為驚異。 說:“你的見識多廣呀!那么遙遠的道路,我簡直連想都不敢想。” 老馬說:“其實,我們跨過的步子是大體相等的。當我向西域前進的時候,你一步也沒有停止。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師有一個遙遠的目標,按照始終如一的方向前進,所以我們打開了一個廣闊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圍著磨盤打轉,所以永遠也走不出這狹隘的天地。”
去 南 海
清代彭瑞淑在《為學一首示子侄》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四川邊遠的地方有兩個僧人。一個很窮,一個很富。有一次他們談論去南海,兩人都有志要去。富僧看不起貧僧,說:“你靠著什么去南海?” 貧僧回答說:“我一瓶一缽就夠了。” 富僧譏笑說:“我幾年來,一直想雇船去,還沒有成功,你憑什么能去!” 到了第二年,貧僧居然從南海回來了,富僧見到他,頗為慚愧。四川距南海不知有多少里路,富僧不能到達,而貧僧卻到達了。
雞為什么飛不高
小雞看見一只蒼鷹在高高的藍天上飛過,十分羨慕,于是問母雞:“媽媽,我們也有一對大翅膀,為什么不能像鷹那樣高飛呢?” 母雞回答說:“真是小傻瓜!飛得高有什么用?藍天上沒有谷粒,也不會有蟲子啊!”
[自我補充]
互動園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1.據說,唐太宗貞觀年間,長安城西的一家磨房里,有一匹馬和一頭驢子。它們是好朋友。貞觀四年,這匹馬被玄奘大師選中,出發經西域前往印度取經。13年后,這匹馬馱著佛經,回到長安。它重到磨房會見朋友驢子。老馬談起這次旅途的經歷:浩瀚無垠的沙漠、高聳入云的蔥嶺、滿山的冰雪、茫茫無邊的大海、神話般的境界……驢子聽了大為驚異:“你的見識多廣呀!那么遙遠的道路,我簡直連想都不敢想。” 老馬說:“其實,我們跨過的步子是大體相等的。當我向西域前進的時候,你一步也沒有停止。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師有一個遙遠的目標,按照始終如一的方向前進,所以我們打開了一個廣闊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圍著磨盤打轉,所以永遠也走不出這狹隘的天地。”
2.無目標的努力,無異于在茫茫黑暗中遠征。
—— 諺語
要求:①這兩段文字對你有什么啟發,請根據上面提供的材料寫一篇議論文。②立意自定。所寫內容必須在 “目標” 的范圍之內。③題目可另擬。④不少于800字。
[實戰演示]
精彩范文
為生活設定目標
王雨萍
唐太宗貞觀年間,一匹馬和一頭驢子是朋友。驢子在屋里推磨,馬被玄奘大師選中,出發前往印度取經。十三年后,馬回到長安,見到了驢子。驢子說:“馬兄弟,你有多么豐富的見聞呀!那么遙遠的道路,我連想都不敢想。” 老馬說:“其實,我們跨過的步子是大體相等的。當我向西域前進的時候,你一步也沒有停止。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師有一個遙遠的目標,按照始終如一的方向前進,所以我們打開了一個廣闊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圍著磨盤打轉,所以永遠也走不出這狹隘的天地。”
這是一個簡潔的寓言故事,但我們從中卻能看出一些生活的本質。
其實,蕓蕓眾生中,真正的天才與白癡都是極少數,絕大多數人的智力都相差不多。然而,這些人走過漫長的人生之路,有的建功立業,有的卻碌碌無為。智力原本相近的一群人,為何他們的成就卻有天壤之別呢?
卡耐基曾對世界上一萬個不同種族、年齡與性別的人進行過一次關于人生目標的調查。結論表明:杰出人士與平庸之輩最根本的差別,并不在于天賦,也不在于機遇,而在于有無人生的目標!就像那匹老馬與驢子,當老馬始終如一地向西天前進時,驢子只是圍著磨盤打轉。盡管驢子一生所跨出的步子與老馬相差無幾,可因為目標短淺,它的一生始終走不出那個狹隘的天地。同樣,對于沒有目標的人來說歲月的流逝只意味著年齡的增長,平庸的他們只能日復一日地重復著自己的工作。
俗話說:“無目標的努力,無異于在茫茫黑暗中遠征。” 漫無目標地活著,有時是一種靜謐的享受,但更多的時候,只會令你感到這個世界乏味、無聊。因為無聊,所以泛濫情緒,讓行程的腳印變得深淺不一。
同樣是學生,在同一個教室,有的同學成績優異,有的卻不見起色。同樣是做作業,有人興趣濃厚,不斷開拓新的知識;有人則敷衍了事,完成了事。同樣是學習,有人在知識的海洋遨游,有人則只在岸邊觀看。每個人制定的目標不同,從而奮斗的方向不同,結果也就不同了。
人活在世上,不僅僅是一種生存,而更多的是一種追求。也許,我們曾不滿于自己的平庸;也許,我們曾抱怨過生活的無聊,然而,當我們在心中為自己設下目標,并持之以恒地向前邁進時,我們的生活將會翻開新的一頁。
經典點評
目標是一個人前進的動力,也是成功所必需的因素。本文以 “為生活設定目標” 為題,從一個寓言故事說起,引出目標的有無會給生活帶來何種影響。作者對這個寓言做了深刻的分析,最終提出文章的主題:“杰出人士與平庸之輩最根本的差別,并不在于天賦,也不在于機遇,而在于有無人生目標!” 文章結尾部分,作者對目標予以了很高評價。
全文語言流暢,并運用了寓言、諺語等論據對主題不斷渲染,使文章思路清晰,論述有力。
[實戰演練]
請按題目要求另寫一篇議論文。
上一篇:《生命》作文論點論據論證
下一篇:《真理》作文論點論據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