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題解析
[解題]團結(unite),指為集中力量實現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務而聯合或結合。團結對于一個集體是非常重要的,團結使個體微弱的力量凝聚起來變得強大,形成戰勝困難的保障。分裂是團結的反面,是一個集體無法有效形成價值的統一的結局。分裂將團體多個個體凝聚的力量瓦解掉。歷史證明,只有團結才能戰勝困難取得勝利,分裂必然導致失敗。
[析題]團結,能化解矛盾,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尊重、信任和諒解;爭論,是集體各個個體整合觀念取得共識無法避免的過程和手段,盡早地發現并解決個體之間的分歧是保障團結統一的根本,也是避免集體走向分裂的最好辦法。
什么是團結?什么是分裂?人們的標準各不相同,因此你可以談談你自己的團結觀。為什么能團結?又為什么分裂?大家在生活中一定都有自己的經驗、體會,談一談。團結能取得怎樣的成果?不團結又會導致什么結果?出現了這些情況如何解決?團結需要共同的價值判斷,這樣才有穩固的基礎。如果無法統一價值就會出現爭論甚至分裂。只有發揮團結的力量有效處理好協作關系,并將團結的局面長期保持下去。只有團結的集體才具有凝聚力,才能將個體的力量匯聚起來戰勝困難。
[溫馨提示]團結是一個常見的話題,人人都能談,但往往膚淺,難以深入。因此,要注意文章的思辨性,多角度、多層次地展開。
思路導引
團結是和諧,是共同的目標,是相互的信任,是成功時的分享共榮,是困境中的相互提攜幫助……但團結并不意味著一團和氣,在集體的多個個體達成共識之前必然會經歷意見的分歧和紛爭,而這樣的情況會一直伴隨著集體的成長,只有妥善地協調好團結與紛爭的關系,才能最終將團結的局面長期保持下去,否則便會產生分歧,導致集體的分裂解散。
可以結合自身的所見所聞進行比較,可以是團結對團隊的帶動,也可以是分裂帶來的失敗的事例;也可以從歷時的角度寫一下團結和分裂對不同的范圍的集體的影響。
探討團結、內部斗爭與分裂的關系。集體只有團結才能強大取得勝利,分裂必然會導致失敗。如何保障多人集體的團結穩定?使集體團結最重要的要求是什么?在這種要求價值觀高度和諧一致的狀態下,該如何對待和評價內部的一些斗爭和分歧?是應該疏導還是禁止?怎么樣將內部紛爭和分裂進行有效區分?
團結能夠協調集體中的個體,使每個個體都圍繞共同的價值努力。圍繞共同價值的爭論不僅可以讓團隊個體更充分地理解共有的價值觀念,還可以通過爭論交流更好地達成一致,形成協作。但是,如是內部的爭論,是必須要有效地疏導控制的,否則就會造成團體的分裂,導致失敗。
論點集錦
1.團結就是力量。
2.團結與斗爭是對立統一的,其共同目標是為了促進社會的發展。
3.團結的具體表現是協作,相互參與、步調一致,為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4.團結需要共同的價值判斷。
5.團結是完成偉業的基礎。
6.團結能使弱小的力量變強大。
7.團結能喚醒人的群體意識,使人認識到只有在群體中、在他人的支持下自己才能充分發揮作用,從而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參與共同的事業。
8.團結能化解矛盾,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尊重、信任和諒解。
9.團結必須處理好協作關系,否則團結就是一句空話。
論據超市
[理論論據]
※*上下同欲者勝。
—— (先秦)孫武
※能用眾力,則無敵于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于圣人矣。
—— (先秦)孫武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先秦)孟子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 (漢)東方朔
※土幫土成墻,人幫人成王。
—— 《北齊書》
※一花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 雷鋒
※不僅要善于團結和自己意見相同的同志,而且要善于團結和自己意見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
—— 毛澤東
※團結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強大的敵人,任何困難的環境,都會向我們投降。
—— 毛澤東
※所謂團結,是在原則基礎上的團結。有分歧,我們要從團結的愿望出發,經過適當的批評或斗爭,在新的基礎上達到團結。
—— 周恩來
※一致是強有力的,而紛爭易于被征服。
—— 〔古希臘〕伊索
※任何天才都不能在孤獨的狀態中發展。
—— 〔德國〕席勒
※我們知道個人是微弱的,但是我們也知道整體就是力量。
—— 〔德國〕馬克思
※為了進行斗爭,我們必須把我們的一切力量擰成一股繩,并使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個攻擊點上。
—— 〔德國〕恩格斯
※一個偉人不單有他自己的才智,他還有他朋友的才智。
—— 〔德國〕尼采
※團結就是力量。
—— 〔法國〕圣西門
※聰明人與朋友同行,步調總是一致的。
—— 〔法國〕諺語
※人們在一起可以做出單獨一個人所不能做出的事業;智慧、雙手、力量結合在一起,幾乎是萬能的。
—— 〔美國〕韋伯斯特
※人心齊,泰山移。
——諺語
[事實論據]
《資治通鑒》的編撰
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是一部綜述上起戰國下迄五代,前后1362年間歷史事件的歷史巨著。實際上,它是司馬光邀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劉頒、劉恕、范祖禹等分工合作撰寫而成的。劉頒、劉恕、范祖禹分別擔任兩漢到五代的編修工作,最后由司馬光總集而成。司馬光的這些朋友都是當時有名的史學家。沒有朋友的通力合作,要寫成《資治通鑒》這部歷史巨著是不可能的。
哥德巴赫猜想
不管檢驗多大的數都會發現,大于4的偶數總能寫成兩個奇素數之和,大于7的奇數總能寫成三個奇素數之和。那么這兩個結論是不是對一切這樣的偶數和奇數都成立呢?1742年6月7日,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在給當時最偉大的數學家歐拉的信中第一次提出了上述問題。這就是著名的 “哥德巴赫猜想”。它的困難程度可以和任何沒有解決的數學問題相匹敵,所以,有人把它比作數學王冠上的明珠。說得通俗些,“哥德巴赫猜想” 基本上就是要證明 “1十1” 是正確的。為此,中國數學家團結攻關。
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后,我國數學家華羅庚、閔嗣鶴已經對 “哥德巴赫猜想” 的研究開展了奠基工作,至1956年,數學研究所的青年數學家王元做出 “3+4”,1957年又做出了 “2+3”。接著,山東大學講師、青年數學家潘承桐(閔嗣鶴的學生)另辟蹊徑,在1962年做到了 “1+4”。在這些基礎上,陳景潤在1966年做出了 “1十2”。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取得的最好成就。外國學者稱之為 “陳氏定理”。
現在潘承桐、王元和丁夏畦團結合作,對陳景潤的證明作了較好的簡化,研究工作還在繼續。中國科學院數理學副主任、數學家吳文俊教授說:“我們中國科學家進行‘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是在黨領導下團結協作的攻堅戰、接力賽。”
人類發展、文明進化,又何嘗不是一場場團結協作的接力賽呢?
中國南極長城站的建立
我國南極考察隊有隊員519名,來自全國60個單位,各有各的任務。他們是一個密切協作、井然有序的戰斗集體。他們在工作的每一階段上,都從大局出發,事事處處講友誼、講風格、講諒解,建立了一種患難相依、甘苦與共、互勉互勵、團結一致的關系,僅用45天時間,就順利地建成了中國南極長城站,譜寫了一曲團結協作、互相友愛的集體主義贊歌。
行星運動三大定律的發現
丹麥天文學家第谷用30年時間精確觀察行星的位置,積累了大量精確可靠的資料。但他不善于理論思維和科學整理,未能有重大發現。臨終前,第谷將畢生心血換來的資料交給德國助手開普勒,并告誡他按這些資料編制星表。第谷的精確觀察與開普勒的深刻研究相結合,終于促成了行星運動三大定律的發現,揭開了天體運動的秘密,為牛頓定律的發現打下了基礎。
由別的星球來到地球的第一個人
第一次登陸月球的太空人其實有兩位,除了大家所熟識的阿姆斯特朗外,還有一位是奧爾德林。當時阿姆斯特朗說過一句話:“我個人的一小步,是全人類的一大步。” 這早已是全世界家喻戶曉的名言。在慶祝登陸月球成功的記者會上,一個記者突然問了奧爾德林一個特別的問題:“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為登陸月球的第一個人,你會不會覺得有點遺憾?” 在全場有點尷尬的注視下,奧爾德林很有風度地回答:“各位,千萬別忘了,回到地球時,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艙的。” 他環顧四周笑著說,“所以我是由別的星球來到地球的第一個人。” 大家在笑聲中都給予他最熱烈的掌聲。
其實,成功不必在我,團隊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
*希爾頓集團的成功
當今世界的旅店業中,希爾頓集團可稱是疆界在五洲,其子公司遍布世界各都市,共有200多幢巍峨壯觀的高樓大廈。舒適豪華、裝飾高雅的套房,溫馨周到的一流服務水平,無一不在向人們顯示希爾頓是與眾不同的。其值得稱道的是希爾頓集團的 “團隊精神”。唐拉德·希爾頓在服役期間深深認識到,在戰場每一個人的生命都要靠許多同時執行任務的忠誠的戰友互相保全,沒有這種精誠合作的精神,一個人要想在戰場上生存下來,是很難想象的。這就是希爾頓在經營旅館時,之所以能比別人的旅館更出色、能賺更多錢的主要原因。正是靠這種 “團隊精神”,希爾頓集團才能團結一致,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奔馳公司的成立
目前,德國的奔馳高級小轎車是由戴姆拉本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但是,這家公司是由兩家公司組合而成的,一家是卡爾·本茨,一家是哥特里普·戴姆拉,他們本來是商場上的競爭對手,各自都有自己的拳頭產品。例如,本茨生產的馬達三輪汽車在世界上小有名氣,戴姆拉則以創造性地生產現代化變帶汽車而享譽世界。因此,他們在商場上斗得你死我活。后來,美國的福特汽車在德國軟著陸,給德國的汽車市場沖擊很大。這兩家原來是死對頭的公司認識到,他們再斗下去,無疑是自相殘殺,最大的得益者是美國的福特公司。于是,這對 “冤家” 決心團結起來,組成戴姆拉本茨股份有限公司,一致對外。結果,他們擊敗了美國福特,事業不斷發展,成為世界屈指可數的汽車 “大亨”。
普拉蒂尼進球
著名足球明星、法國名將普拉蒂尼在歐洲足球錦標賽中共射入5個球,占球隊進球數的2/3。無疑,他在球隊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但當記者采訪他時,他卻說他只不過是上場的11名隊員之一罷了。
的確,在一個集體中干什么事情,都必須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
天鵝、梭子魚和蝦
一天,梭子魚、蝦和天鵝想把一輛小車從大路上拖下來,三個家伙一齊負起沉重的擔子,它們用足狠勁,身上青筋根根暴露,無論它們怎樣地拖呀,拉呀,推呀,小車還是在老地方,一碼也沒有移動。倒不是小車重得動不了,而是另有緣故:天鵝使勁兒往上向天空直提,蝦一步步向后倒拖,梭子魚又朝著池塘拉去,小車還是停在老地方。這說明合伙的人心不一致,事情就難成功;雖然自始至終擔心著急,還是一點兒進展也沒有。
[自我補充]
互動園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1.據《北史·吐谷渾傳》記載,吐谷渾的首領叫阿豺,他有20個兒子。一天,阿豺突然得了重病。在彌留之際,他把20個兒子叫到了身邊。阿豺讓人拿來一支箭,叫兒子們折,兒子們沒費吹灰之力就將箭折斷了。他又讓人拿來兩支箭,叫兒子們把兩支箭放在一起折,結果,兒子們又輕而易舉地折斷了……最后,首領讓人拿來20支箭,叫兒子們放在一起折。兒子們個個都用盡了所有的力量,可這些箭卻安然無恙。這時,阿豺說話了:“你們知道嗎?單個的很容易折斷,合在一起就難以摧毀了。團結起來力量大,大家只要努力一心,國家就穩固了。”
2.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先秦)孟子
要求:①這兩段文字對你有什么啟發?請根據上面提供的材料寫一篇議論文。②立意自定。所寫內容必須與團結有關。③題目可另擬。④不少于800字。
[實戰演示]
精彩范文
團結就是力量
錢 盈
我喜歡《蘆葦的贊美》中那段描寫蘆葦集群而長、眾志成城的段落,因為它突現出了蘆葦的一個很令我欣賞的品質——團結。一根蘆葦,應該說是很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也是脆弱無力的。但它們能夠團結起來,把微薄的力量凝聚起來成為一簇簇、一片片,變得氣勢磅礴,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
我還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從前,吐谷渾的首領叫阿豺,他有20個兒子。一天,阿豺突然得了重病。在彌留之際,他把20個兒子叫到了身邊。阿豺讓人拿來一支箭,叫兒子們折,兒子們沒費吹灰之力就將箭折斷了。他又讓人拿來兩支箭,叫兒子們把兩支箭放在一起折,結果,兒子們又輕而易舉地折斷了……最后,首領讓人拿來20支箭,叫兒子們放在一起折。兒子們個個都用盡了所有的力量,可這些箭卻安然無恙。這時,阿豺說話了:“你們知道嗎?單個的很容易折斷,合在一起就難以摧毀了。團結起來力量大,大家只要努力一心,國家就穩固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對,團結力量大!
兵法家孫武曾有言:上下同欲者勝。當今世界的旅店業中,希爾頓集團可稱是疆界在五洲,其子公司遍布世界各都市,共有200多幢巍峨壯觀的高樓大廈。舒適豪華、裝飾高雅的套房,溫馨周到的一流服務水平,無一不在向人們顯示希爾頓是與眾不同的。其值得稱道的是希爾頓集團的 “團隊精神”。唐拉德·希爾頓在服役期間深深認識到,在戰場每一個人的生命都要靠許多同時執行任務的忠誠的戰友互相保全,沒有這種精誠合作的精神,一個人要想在戰場上生存下來,是很難想象的。這就是希爾頓在經營旅館時,之所以能比別人的旅館更出色、能賺更多錢的主要原因。正是靠這種 “團隊精神”,希爾頓集團才能團結一致,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其實,在生活中團結的影子也處處可見:許許多多的石頭堆積起來可以變成一座巨大的高山;許許多多的磚頭壘筑起來,可以砌成萬里長城。螞蟻雖小,但許多螞蟻團結在一起,能拖動一根很大的骨頭;一個人的力量雖小,但許多微弱的力量匯合在一起,就能排山倒海,戰勝一切!
新中國的成立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全國人民一條心;抗洪搶險的勝利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軍民齊心協力;成功戰勝 “非典” 靠的是什么?是所有同胞眾志成城!
一滴晶瑩的水珠雖然美麗,但經不起太陽的曝曬;個人的力量再大,也不能單槍匹馬殺出天下,只有團結才會讓人生之路更平坦。正如先秦孟軻所言:“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經典點評
團結就是力量。個人的力量是極其有限的,只有將個人的力量融入集體之中,才能發揮出更大的效力。即使是天才,也不可能在完全孤獨的環境中發展。文章能夠緊扣論題,從自己喜歡的作品說起,闡述 “團結” 的重要性,立意雖不算新穎卻也合情合理。行文能選取有說服力的例子,并從多角度、多層次渲染主題,論述充分,論證有力,語言流暢簡潔。
[實戰演練]
請按題目要求另寫一篇議論文。
上一篇:《哲理思辨》作文論點論據論證
下一篇:《堅強》作文論點論據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