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題解析
[解題]習慣(habit),在長時期里逐漸養(yǎng)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對個人而言,習慣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屬于自身的特性。習慣一旦養(yǎng)成,人們就會根據(jù)自己的習慣不假思索地、自覺地去做需要做的事情。
[析題]每個人都會有很多習慣,而好的習慣使人身心健康,終身受益;壞習慣使人身敗名裂,悔恨終身。那么我們可以采取對比的手法突出習慣的作用。同樣,我們還可以想想,習慣都由那些部分構成?習慣,應該是知識、技巧和欲望三者的混合體。知識,是理論性的觀念,指點我們 “做什么” 及 “為何做” ;技巧,是指 “如何做” ;欲望,則是指 “想去做”,表示我們有付諸行動的愿望。因此,如何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也可以作為寫作的角度。
[溫馨提示]習慣支配人生。習慣在不知不覺中,長年累月影響著我們的品德,牽引著我們的本性,左右著我們的成敗。習慣是一個人思想與行為的領導者,習慣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
思路導引
當孩子的行為一再重復,就會變成生活模式。假如這些行為缺乏建設性,而且具有 “自我擊敗” 的性質,一再加以重復,壞習慣就形成了,比如游手好閑、無所事事、好吃懶做等等。
然而,有時我們明知,若繼續(xù)實行某些老方法,會阻礙自己的目標的實現(xiàn),卻仍然循規(guī)蹈矩。究其原因,往往是因為舊的行為模式使我們覺得十分自在,或許因為我們太懶,害怕嘗試新事物而遭遇失敗。改掉習慣絕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長期的過程。
我們必須意識到,習慣既可以養(yǎng)成,也可以打破,而最重要的就是要戰(zhàn)勝自己!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自信;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成功的機會;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享受生活的能力。
培養(yǎng)好的習慣,可以從最簡單的事做起。不斷達到自己的小目標會給我們成就感、自信心,同時也會使我們在工作和學習中,投入更多的熱情。培養(yǎng)好的習慣,我們也可以有意識地打破曾經從環(huán)境中成長出來的——以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從事相同的事情,而重新設定新的計劃。培養(yǎng)好的習慣,我們甚至可以改變自己的性格與態(tài)度。培養(yǎng)好的習慣還有很多方法,其目的都是為了最終將自己改善得更加完美。
論點集錦
1.好習慣是成功的階梯,應努力養(yǎng)成好習慣。
2.習慣有好壞之分。
3.習慣不是天生的,是后天養(yǎng)成的。
4.習慣對于人生的成敗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5.良好的習慣可使生活豐富多彩。
6.習慣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品質。
7.良好的習慣有益于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8.好習慣是成功的階梯。
9.習慣的改變是需要勇氣和毅力的。
10.要養(yǎng)成好的習慣,就不能縱容自己。
11.養(yǎng)成好習慣需不斷進行自我總結。
論據(jù)超市
[理論論據(jù)]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大學》
※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 (漢)班固
※習與性成者,習成而性與成也。
—— (明)王夫之
※習勤忘勞,習逸成惰。
—— (清)李惺
※習慣是第二天性。
—— 〔古羅馬〕西塞羅
※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該努力求得好習慣。
—— 〔英國〕培根
※年輕時代是培養(yǎng)習慣、希望及信仰的一段時光。
—— 〔英國〕拉斯金
※*好的習慣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
—— 〔法國〕休謨
※一個人應該養(yǎng)成信賴自己的習慣,即使在最危急的時候,也應該相信自己的勇敢與毅力。
—— 〔法國〕拿破侖
※一般來說,艱苦的生活一經變成了習慣,就會使愉快的感覺大為增加,而舒適的生活將來是會帶來無限的煩惱的。
—— 〔法國〕盧梭
※惡習知道自己很丑陋,所以往往戴了假面具。
—— 〔美國〕富蘭克林
※一個人的后半輩子均由習慣組成,而他的習慣卻是在前半輩子養(yǎng)成的。
—— 〔俄國〕陀思妥耶夫斯基
※要養(yǎng)成嚴謹和忍耐的習慣,要學會做科學中的細小工作,要研究事實、對比事實、積累事實。
—— 〔蘇聯(lián)〕巴甫洛夫
[事實論據(jù)]
劉墉的習慣
劉墉是臺灣著名作家,每年他都有排不完的演講及活動要參加,可是他仍出版了不少好書。他還建立了青少年咨詢中心,為青少年服務。他做事有自己的一套規(guī)則,首先,他先將自己要做的事情加以分類,并排出先后順序,在每天例行的讀書畫圖的時間外,將其余事情安排在一起處理。就是這個 “一時多用” 的方法,讓他做起事來,有條不紊。至于在讀書方面,他看一本書時,先快速瀏覽一遍,依大綱的方式,在腦中建立一個綱要。并在書頁邊寫摘要,或將重要的或自己感受較深的制成小卡片,以備復習之用。
*孫中山的建議
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里念書。教書先生很嚴厲,所以很多學生都懼怕他,甚至不敢正眼看他。教書的先生有一個習慣:他要求學生必須把每篇課文背得滾瓜爛熟,否則,就要用戒尺打。小孫中山剛開始也照做了,但后來,他覺得有些課文沒必要背,就去向教書的先生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先生接受了他的建議,只要求背重要的課文了。
有趣的習慣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作家海明威的作品以自然、清新、精練著稱。作品中人物對話極為簡潔。有一次,記者問他:“形成你那簡潔的風格的秘訣在哪里?” 海明威回答說:“站著寫。” 海明威或對自己的這種寫作習慣作了解釋:“我站著寫,而且用一只腳站著。我采用這種姿勢,使我處于一種緊張狀態(tài),迫使自己盡可能簡潔地表達我的思想。”
小事也會養(yǎng)成壞習慣
大哲學家柏拉圖有一次就一件小事毫不留情地訓斥了一個小男孩,因為這小孩總在玩一個很愚蠢的游戲。小男孩不服氣:“您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而譴責我!”“但是,你經常這樣做就不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了。” 柏拉圖回答說,“你會養(yǎng)成一個終生受害的壞習慣。”
*托爾斯泰的反省
列夫·托爾斯泰在青年時期,曾有一段放蕩生活,有一些不良習慣,如貪玩、喜歡賭博。他醒悟后,把錯誤的原因詳細尋找出來,寫在日記本上,共有8點:①缺乏毅力;②自己欺騙自己;②有少年輕浮之風;④不謙遜;⑦脾氣太躁;⑥生活太放縱;⑦模仿性太強;⑧缺乏反省。這一次反省,讓他決心徹底結束放蕩生活,并逐漸改正了不良習慣。
*馬卡連柯的習慣
蘇聯(lián)作家馬卡連柯有一個習慣——記筆記。有一次,記者問他:“你都記些什么呢?” 馬卡連柯回答說:“某某人的雋語,某某人講的故事,風景的細節(jié),人的外形的細節(jié),人的特征,稍縱即逝的小主意、想法,題材的片斷,各種情節(jié),室內的布置,人的姓、爭吵、對話及其他形形色色的瑣事”。正是這樣的習慣,為他今后的成名奠定了基礎。馬克思勤做筆記
馬克思一生博覽群書,學識淵博而精深。雖然他記憶力驚人,對讀過的書能記得異常準確,但他讀書時總要做筆記。為寫作《資本論》,馬克思研究了1500多種書籍,光筆記就寫了100多本。馬克思的筆記不少是自己制作的。通常的做法是將一疊白紙一折為二,然后在折痕處縫上一道線。在封面上寫明做筆記的時間和地點,編上筆記的序號,有的還加上標題。筆記記得密密麻麻,旁邊留出的空白處有用鉛筆、鋼筆畫的粗細實線、虛線和用 “x” 、 “+” 等做的各種記號。為了查閱方便,馬克思還對許多筆記編制了目錄和內容提要,然后放到特定的地方,需要時不用翻找,隨手就能抽出來。馬克思還有在書上直接做筆記的習慣。
福樓拜的創(chuàng)作習慣
福樓拜是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一天,莫泊桑帶著一篇新作去請教福樓拜,他看到福樓拜桌上放著厚厚一疊文稿,翻開一看,卻見每一頁都只寫了第一行。莫泊桑有些不解。福樓拜笑著說:“多年來,我養(yǎng)成了一種習慣,一張十行的稿紙。只寫第一行,其余九行是留著修改用的。” 莫泊桑聽了立即告辭,趕忙回家修改自己的文章去了。福樓拜曾經說過:“無論你所要講的是什么,真正能夠表現(xiàn)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適用的動詞或形容詞也只有一個,就是那最準確的一句、最準確的一個動詞或形容詞。其他類似的很多,而你必須把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動詞、唯一的形容詞找出來。”
*李真貪污受賄案
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10月9日上午在唐山對李真受賄、貪污一案公開宣判,依法裁定駁回李真上訴,維持一審對李真的死刑判決。
被稱為 “河北第一秘” 的原河北省國稅局局長李真,32歲就走上了正廳級領導崗位,并被列為國家稅務總局和河北省人民政府的后備干部。然而,這位政壇上耀眼的新星依仗其特殊的背景,大肆貪污受賄,數(shù)額上億。最終在第二年被判死刑,并執(zhí)行槍決。
[自我補充]
互動園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1.列夫·托爾斯泰在青年時期,曾有一段放蕩生活,有一些不良習慣,如貪玩、喜歡賭博。他醒悟后,把錯誤的原因詳細尋找出來,寫在日記本上,共有8點:①缺乏毅力;②自己欺騙自己;②有少年輕浮之風;④不謙遜;⑦脾氣太躁;⑥生活太放縱;⑦模仿性太強;⑧缺乏反省。這一次反省,讓他決心徹底結束放蕩生活,并逐漸改正不良習慣,最終邁入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
2.好的習慣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
—— 〔法國〕休謨
要求:①請運用上面提供的兩條材料寫一篇議論文。②立意自定。所寫內容必須與 “習慣” 有關。③題目可另擬。④不少于800字。
[實戰(zhàn)演示]
精彩范文
好習慣是成功的階梯
法國哲學家休謨說過一句話,“習慣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 那么,什么樣的習慣才能使你攀登上成功的階梯呢?
首先,善于捕捉新事物能為你的成功奠定基礎。蘇聯(lián)作家馬卡連柯有一個習慣——記筆記。有一次,記者問他:“你都記些什么呢?” 馬卡連柯回答說:“某某人的雋語,某某人講的故事,風景的細節(jié),人的外形的細節(jié),人的特征,稍縱即逝的小主意、想法,題材的片斷,各種情節(jié),室內的布置,人的姓、爭吵、對話及其他形形色色的瑣事”。正是這樣的習慣,為他的成名奠定了基礎。
其次,要成功就要敢于質疑。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里念書,教書先生很嚴厲,所以很多學生都懼怕他,甚至都不敢正眼看他。教書的先生有一個習慣:他要求學生必須把每篇課文背得滾瓜爛熟,否則,就要用戒尺打。小孫中山剛開始也照做了,但后來,他覺的有些課文沒必要背,就去向教書的先生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先生接受了他的建議,只要求背重要的課文了。
再次,養(yǎng)成不斷自我總結的習慣是成功的關鍵。列夫·托爾斯泰在青年時期,曾有一段放蕩生活,有一些不良習慣,如貪玩、喜歡賭博。他醒悟后,把錯誤的原因詳細尋找出來,寫在日記本上,共有8點:①缺乏毅力;②自己欺騙自己;②有少年輕浮之風;④不謙遜;⑦脾氣太躁;⑥生活太放縱;⑦模仿性太強;⑧缺乏反省。這一次反省,讓他決心徹底結束放蕩生活,并逐漸改正了不良習慣。
要成功就不能過于縱容自己。唐玄宗在晚年有了一個惡習——沉迷酒色。最后導致暴發(fā) “安史之亂”。年僅33歲的李真—— “河北第一文秘”,因大肆貪污,最終導致的是一聲槍響結束了他年輕的生命。如果唐玄宗不沉迷于酒色,那結果將是少了一場戰(zhàn)爭、百姓過上安寧、太平的生活;如果李真能奉公守法,廉潔為民,那結果將是少一樁貪污受賄案,多了一位人才。
所以,在攀登時,好的習慣是必不可少的。正是馬卡連柯用心留意生活的點滴,使他在蘇聯(lián)史冊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正是孫中山敢于置疑的習慣,既解脫了學生,也幫助了先生。也正是列夫·托爾斯泰的自我反省使他走出了人生的低谷。如果沒有好的習慣,就沒有馬卡連柯的功成名就,就沒有孫中山和 “辛亥革命”,也沒有列夫·托爾斯泰的著名著作;如果沒有好的習慣,會給我們帶來不可預料的災難……
經典點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但只有好的習慣才能真正引導我們走向成功之路。本文就以 “好習慣是成功的階梯” 為題,圍繞 “什么樣的習慣才能使我們成功” 為中心,列舉了古今中外的多個例子,來說明自己的觀點。全文自始至終都注意到了說理的針對性,作者將文章分為幾段,每段一個分論點,層層遞進,層層渲染,分別論述了成功所要具備的習慣。在文章最后,作者又列出反例進行對比,指出過于縱容自己的習慣是對成功的阻礙,使整篇文章的論證更為嚴密。在結論部分,作者再次回扣論點,表達了作者對養(yǎng)成好習慣的呼吁。
本文事實論據(jù)和理論論據(jù)相結合,例證充實,語言流暢,思路清晰。
[實戰(zhàn)演練]
請按題目要求另寫一篇議論文。
上一篇:《個性》作文論點論據(jù)論證
下一篇:《鄉(xiāng)情》作文論點論據(jù)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