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流,薪火相傳
朱可
盤古開天,倉頡造字,中華民族歷經千年屹立不倒,當無數曾經燦爛輝煌的文明一一湮滅之時,唯有中華文明以博大的胸襟,不變的堅持,亙古流傳。
中庸有云:“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中華文明更是將“和而不流”字字落實,鐫刻入基因血脈當中。也正是這四字真言,一次次拯救中華文明與水火之中。
春秋戰國之時,百家爭鳴,無數先賢思想的碰撞,迸發出令人奪目的火光。儒家進取,道家無為,法家重法……中華文明以海納百川的氣度包容著不同的思想。從此,更奠定了中華文明的高度,yi留給了未來中國無限的可能與希望。
西漢時期佛教傳入中原,面對這一股外來宗教信仰,沒有排斥與冷漠,中華文明以寬容歡迎著,并在潛移默化中對中華文明起到了深遠持久的影響,形成儒釋道三位一體;北魏孝文帝改革,沒有掠奪與血腥,而是讓鮮卑族與中華文明相融合,為中華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近代列強侵略,面對屈辱與壓迫,中華文明不斷吸取著西方先進文化并在暴力面前保持著不屈的傲骨。
上下五千年的風霜不能讓她腐蝕,浩劫與傷痛更能讓她沉淀無窮的智慧。中華文明在面對世界時,博采眾長、兼收并蓄但卻不隨波逐流,而是求同存異、和而不流,保存著文化的獨特性,薪火相傳。
中華文明不僅在文明浩蕩之時吸收并取,更主動追求文化的融合。曾經絲綢之路,貫穿東西;玄奘西游,中印交流;鄭和西下,連通海上。于是,便有了中國瓷器暢銷海外,有了佛家真經流入中原,有了皇皇大唐萬國來朝……,有個神秘的東方流傳海外。
文化融合,不是逝去而是新生,不是消極避世而是心懷自信,只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會敞開胸懷接納世界其他文化,也只有文化融合才能帶來民族的進步,才能讓文化更加厚重。
正是中華一直以來堅持“和而不流”,才讓如今華夏大地上,五十六個民族其樂融融,無數方言依舊鮮亮,中西方交流隨處可見。才讓那中國漢字影響了世界,讓那中國詩詞傳唱于海外,讓那中國戲曲驚艷了世間!
美哉!我中華文明,和而不流;壯哉!我文明中國,薪火相傳。
上一篇:江海欣《和而不同,美美與共》議論高中作文
下一篇:張涵《和論》議論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