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成功的人,一個善良的人,首先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驅(qū)殼立于天地間,人失去生命,更何談頂天立地做出一番事業(yè)。
聽說過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但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臥冰求鯉”的故事。王祥的繼母很喜歡吃鯉魚,有一年冬天,繼母生病很想吃鯉魚,妄想未得到立于,赤身臥在冰上,他全身凍得通紅,仍在冰上禱告祈求得到鯉魚,正在禱告時,他右邊的冰裂開,從冰封中跳出鯉魚,帶回家。他的舉動在十里八鄉(xiāng)得到傳為佳話,有詩贊曰: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臥冰摸。
故事中王祥以實際行動孝順了母親,而如今的人們卻用金錢“打發(fā)”父母。
許多富翁捐贈錢修建養(yǎng)老院,這一舉動贏得人們贊美,但他們是否想過去養(yǎng)老院陪陪老人,與老人聊聊、下下棋。老人們需要的不是建筑魅力的“牢房”而是有人陪他們能度過余下的時間。
更有許多人多年不回家看看,稱自己非要干出一番事業(yè)再回去,在盡孝。孝是什么?孝是“老”去了“匕”加上一個”子“,說明人老了之后由兒子背著才是盡孝。難道你不怕“子欲養(yǎng)而親不侍?”有人曾說過:孝順是當(dāng)我們年輕時無法懂得;懂得時已不再年輕。別讓孝順成為人生中的一大憾事。孝順不是讓老人們過著衣錦繁食的生活,不是住著城堡;孝順是讓老人們享受著子孫繞膝的快樂。是讓老人們有著親人的陪伴,是讓老人們每天笑容滿面,是讓老人在未來的日子里沒有遺憾。
行孝是天經(jīng)地義,當(dāng)我們意識到老人需要我們的陪伴時,也許老人們已經(jīng)沒有機會讓我們挽救了。所以,讓我們盡快的去孝順吧!不要讓自己在以后的歲月中悔恨。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以為子。
————后記
作文點評:
文章思路清晰,古今對比,印證“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以為子。”
上一篇:劉一帆《百善孝為先》高中作文
下一篇:張晗《百善孝為先》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