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警示標語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卻并未收到應有的效果。這正是由于國人的整體文明素質不高,沒有最基礎的文明習慣。
曾看過一則新聞:在新加坡的許多公園里,所有標語都是以全中文的形式張貼在最醒目的位置,而標語內容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耳熟能詳。例如:“請不要來采摘花草”“請勿踐踏草坪”,這樣的現象發人深省。新加坡的華僑與中國游客不在少數,國人在新加坡甚至其它海外國家的行為到底怎么樣?這樣的標語又透出國人怎樣的文明素質?
美國《紐約時報》做過調查,中國游客在美國、法國、新加坡等多國被選為最沒有素質的游客。對于綜合國力日益強盛的新興大國來說,這是莫大的恥辱!再回過頭來看看國內那些屢見不鮮、千篇一律的標語,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標語提及的內容人盡皆知,但為何遵守越來卻如些困難?終歸是全民整體素質不高。看一看曾火熱一時的社會話題——中國式過馬路,就是過斑馬線不管紅綠燈,湊齊一大撥兒人就走。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我們從幼兒園就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小學、初中、高中,我們只顧于埋頭書本,而到了大學,才去重修本應在幼兒園學會的做人,為時已晚。藥家鑫事件、復旦大學投毒案、小悅悅事件,駭人聽聞的事件一次又一次地震撼著人們的內心,而我們為何不還反省?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中華的傳統美德源遠流長。時至今日,難道國人已退化至需要如此弱智生硬的標語來提醒我們的日常生活了嗎?標語的存在因有它們存在的意義,我們也一定有做得不好的地方需要它們的提醒。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素質低下的人絕不可能只因一句標語的提醒而變為文明人。與其用這種治標不治本,或者是毫無用處的呆極標語來作為人們做機械動作的模板,不如改變方式,用從小的素質教育重新喚醒人們的良知與內心深處的柔軟。曾有一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在我的一生中,幼兒園是最重要的時光,它教會了我如何做人,如何學習。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從不曾偏離航線,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我們為什么不能向發達國家學習,從小緊抓素質,讓文明成為每一個人的習慣?我期望看到一個自覺、溫暖又有秩序的社會,即便是沒有任何標語的提醒。
上一篇:曹悅《單翼也能高飛》高中作文
下一篇:趙皓喆《反思“中國式”》議論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