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因為沒有月光才亮了路燈,還是因為亮了路燈而隱去月光,只看見大片大片的白光與合歡樹蒼翠的枝葉氤氳成一張裹挾著濃郁香氣的網,網住靈魂,網住詩,交織成彩色的夢。
曉夢尋地壇
是一所幽靜的古園,地上是紅葉鋪就的路。空氣中彌漫著沉靜的莊嚴。嵌在紅葉中的車輪印,引領我來到一片瑟瑟作響的竹林。他果然在那林下。我看見他時而怒目,時而微笑,時而噙著淚水拍打自己已殘廢的雙腿,時而靜坐,眼神中透著希望的光亮,像是在譴責,在苦笑命運的不公。而在竹林的一隅,一個瘦小婦人久久佇立著,她在啜泣,在祈禱。夕陽的余輝鋪灑,那婦人的身影久久定格在燦爛的晚霞中,是一幅絕美的畫。
他,是史鐵生。年輕時,他失去了雙腿,甚至失去了母親。在地壇一遍遍的四季輪回中,他掙扎著與命運斗爭,用深邃的思想脫離軀殼的禁錮,怨天尤人的叫苦也化成筆下綻開的花朵,盛開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夢中。
憶夢赴上海
那是一九六二年的上海,在一所寬敞明亮的圖書閱覽室里,坐滿了許多上海文人,這里,回蕩著他鏗鏘的發言:“我有些害怕那些一手拿框框,一手找毛病的人······他們聲勢浩大,寄稿制造輿論,到處打棍子······”演講結束,空氣凝結成冰。我看見一些文人欲鼓掌,手掌卻墜滿顧慮,抬不起來。他們知道這演講會得罪什么大人物,因而怕。難道他不知道嗎?作為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他又怎會不知?但他的良知不允許他保持沉默,為了捍衛中國文人的骨氣,中華民族的氣節,他也會勇敢地站出來。我鼓起了掌,也許他不能聽見,但我希望他知道,在五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有人為他鼓掌。 他,是巴金。這次演講之后,一直到他百年垂危之際,都有手持“棍子”的人明目張膽、肆意妄為地詆毀他。他選擇了沉默,用那些詆毀者的口水,澆灌自己內心的鐵樹,撐起中華文化界的一片天。
夢里返魏晉
一所簡樸的宅子,一位兩鬢斑白的老人,一份字字扎心的絕交書。“非湯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宣言仍回繞在他的耳畔,他又何嘗不知道好友的秉性?他不過不想讓好友的才華荒廢罷了。他深深地嘆了口氣,踱到庭院中,眼眸中是一彎清亮的月色。
他,是山濤;他的好友,是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固然讓人心寒,倘若他能早些聽到嵇康臨終托孤的話“巨源在,汝不孤矣”,心中的結也許能早些釋然吧。身為竹林七賢之一,他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路——入仕,這也許為他冠上不賢的名號,但不為人知的是他為官清廉,被司馬昭評價“足下在事清明,雅操邁時”。他心中有國,樂于薦才。舉薦嵇康一事更是是他背負千古罵名,但他不悔,我想。
夢終
我久久地徘徊在這彩色的夢中,不經意間,裹挾著詩的風吹散了煙云,現出一片皎潔的月色。
作文點評:
文筆優美,構思新巧。三事例少些內在聯系,文題相扣不太嚴密。
文筆不錯,清秀自然,別有一番風味
文章內容令人嘖嘖稱奇,不禁感慨作者的文采,十分好
文采很好,習作很用心,三個小標題也很新穎別致,希望能夠看到你更為完美的習作。
讀罷文章不禁感嘆,高一學生有知此才情,文仗底蘊深厚構思精巧,三個小標題與題目與首尾渾然一體,既使文章豐滿緊湊,語言凝練大氣,如詩如畫。文章含蓄,耐人尋味。
開頭不錯,首尾呼應。收尾太簡,抒懷太少。閱歷交廣。
上一篇:胡澤鯤《醒著做夢》原創高中作文
下一篇:楊吉凱《醒著做夢》原創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