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之巔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著島嶼和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
——奧斯特洛夫斯基
我認為高山之巔并不僅指現實生活中的高山的頂峰,更指每個人內心的重要他人和無限期望。
有這樣一個女孩,凡桃俗李,素門凡流。女孩把自己不滿二十歲的人生分為三個階段,稚嫩,懵懂,珍惜。每一個階段,都有被她放在心上的,屬于她的“高山之巔。”
“妞妞,我們去爬山吧,去征服北岳恒山怎么樣?”
“好啊,爸爸,可是那會不會好高啊,不管了,只要妞妞和爸爸一起什么都不怕。
父親知道,女孩還小,可終有一天她要開始自己的生活,獨自冒險。
女孩知道只要有爸爸在,去哪兒都是安全的,爸爸肯定會保護自己的。
女孩的第一個階段,從出生就開始了。女孩把父親放到了心里的那個位置,她認為父親見多識廣,能撐起她的藍天。
她依賴父親,從不去想何為危險,她認為父親所到,遍地開花。
到了那天,她迎著朝陽,笑語歡顏。“開始吧”可慢慢地父親放慢了腳步,在確定女孩安全后離開了。女孩回頭的瞬間,忽然體會到徐志摩所寫的“回頭發現,你不見了,突然,我亂了”的深意,她嚎啕大哭,可能是不理解父親的突然離去,也可能是對自己孤單一人的異常惶恐。總之,她崩潰了,她認為父親拋棄了自己,認為自己好不容易吹出來的幸福泡泡破滅了,于是,她不得已邁出了成長的第一步。
第一次登山,她意氣風發,卻忘了出發。
第一個階段結束了,女孩似乎明白了冰心的一句話“父愛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覺到了,那就不是父愛了!”
然后,女孩便埋在學習中。“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息時間已經趕上陶潛的“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了,可想而知,“高山之巔”被學習取代了。
女孩是一只“丑小鴨”,不奢望變成“白天鵝”,她只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你覺得這個包包怎么樣?”
“我還要背書呢!”
“走吧,一起回宿舍。”
“我題還沒做完呢!”
“你呀,就埋在學習里吧”
“哦,不,不是,我只是......”
女孩變得沉默寡言,自然沒什么朋友。處境似又回到了那日登山的形單影只,可她終究無法停下腳步。
終于,在與同學爬恒山的過程中,她意識到團隊的重要性,“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
第二次登山,她們止在了半山腰,但這個不斷成長的女孩終于不再孤軍奮戰,而是與好友攜手同行。
最后一個階段很短,是有一部電影引發的成長。由真實歷史改編的《血戰鋼鋸嶺》中講述了軍醫戴斯蒙德.道斯在二戰沖繩島戰役中勇救75人生命,他在托運受傷戰士時所說“再救一個,上帝啊,讓我再救一個”讓她震撼和深思。從此,那位軍醫形象就一直縈繞在女孩心中,讓她有了對生命的無限渴望和無限熱愛。
女孩經歷了三個階段,經歷了成長和蛻變,變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
女孩所經歷的種種就像是在走山路,每到一個階段,都會有她的指路人,那時她認為那里就是高山之巔,直到她走到了最后,成長到了最后,才發現在山巔佇立的竟是自己。那個女孩正是我,不論前路漫漫,抑或充滿荊棘,未來很長,放肆去闖,離星星最近的人,必定是站在山頂的那個。
作文點評:
文章大量引用詩句,故事情節條理清晰。用恬淡的筆調抒寫了女孩的三個成長的階段,結尾點題,寓意深刻。
內容挺簡單,但小女孩的成長歷歷在目
文字挺樸實,內容十分貼切
上一篇:趙安然《醒著做夢》原創高中作文
下一篇:王佳欣《高山之巔》抒情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