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什么樣的中國?是960萬平方公里的遼闊,還是300萬平方公里的澎湃。”看完了《航拍中國》,不禁想,我見過什么樣的她――3500年來,她何時“滿身盔甲,全副武裝”?何時沉淪、彷徨?何時輝煌、繁榮?
1800年,英國開始大量輸入鴉片到她的領土,她迷茫,恐懼,開始奉行折衷主義――閉關鎖國。“閉目唯愁滿空電,關外風昏欲雨天”,這是閉關后子民們最真實的寫照,看子民們似落入“齊梁世界”,她每天愁云密布。好在她懂得“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可事與愿違,“鎖印開簾又夕陽,國恩深后海城荒”,正如這首藏頭詩“閉關鎖國”一樣,她之后又經歷了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她從恐懼、期待到現在的無助。開始另辟蹊徑。
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改造,從一五計劃、三大改造到到經濟特區創辦、沿海經濟開放區的建立。這似是一條跌宕起伏的路程,溺于大海般沉寂過,墮入深淵般絕望過……。可敬的是,她從未低過頭。 她在失敗中總結經驗,在實踐中尋找“未來”。幸得“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在一契機之下,她找到突破口――改革開放,“對內改革,對外開放”。開始她學習重器、科技創新、環境革新。這條路,她邁開堅韌的一步,還需要穩扎穩打、實事求是地走下一步,等著她的,是繼續前行!
在重器方面,雖然不是初出茅廬,可之前的經驗完全不足讓她立身于這個重器橫行的世界。她摸爬滾打,從中國船、中國港、中國鐵路到中國飛船,每一個行業,她都要求自己做到精且致。看她自主建造的“振華三零”,港珠澳地區能夠交流無阻;看“蘭渝鐵路”雖早在百年前就出現在孫中山先生的建國方略里,但從蘭州到重慶850公里不僅要翻越海拔,3000米的秦嶺,而且沿途地況復雜程度堪稱中國鐵路建筑史之最,沒有足夠的技術實力這條鐵路就只停留于想象。現在她有能力有魄力去嘗試、去創新――用226座隧道、396座橋梁實現穿越。她的行動讓我相信了一個又一個的不可能。
在科技創新方面 ,早在前些年的她不幸成為“冤大頭”,她特有的“稀有金屬”被日本美國廉價收購,可惜她“年幼無知”,當日本美國“倒打一耙”再高價賣給她時,才后知后覺跳進了“敵人”為她挖好的坑,眼前盡是晦暗。接著由于原料被“榨干”,只剩勞動力的她負責“加工生產”,成果屬于對方。壓抑了數年的她,怎甘自暴自棄。接著東山再起,一心打造‘創新時代’‘創新人才’‘創新科技’。隨即聯影自主研發的96環光導PET-CT——有史以來第一臺進駐日本市場的中國高端醫療設備,發出有力的一擊;緊接著‘華為’自主品牌奪取強大競爭市場;自主建造的‘三一重工’為全世界震區服務救援。就這樣步步為營,從中國制造走到中國創造,向世界邁出一大步。毫無疑問,實現‘創新中國’這個夢,她還有更多工作要做。
在她看來最茲事體大的是環境保護,她實打實的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信仰,先后推行了‘可持續發展戰略’‘保護環境國策’。使城市的大部分重污染企業關閉或改進,天開始變藍、霾也變少;還有灑水車清晨準時奏著清脆悅耳的樂聲灑水,使得塵土飛揚的燥熱不復存在;近百萬輛共享單車引導我們走上綠色出行的時代……。
沉寂,彷徨的祖國伸直了緊皺的眉頭,她在風雨中摸爬滾打,奮力拼搏。好在云開日出,她昂首挺胸,因為活出了巨人的模樣。從十四世紀“閉關”封建、落后,到改革開放的全面改革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使得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跨越,同時她躋身全球創新排行榜世界前20,而且我國經濟從一度瀕于崩潰的邊緣發展到總量躍至世界第四、GPD總量穩居世界第二。
她彷徨過、也沉淪過,現在的她正輝煌著。我想舉杯酒,敬逆風飛翔、茁壯成長的她――我的國,中國!
上一篇:劉暢《親情永不下崗》敘事高中作文
下一篇:李曉熒《做自己的騎士》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