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還要給他更多,沒有的人連他有的也要奪走
《圣經·馬太福音》中有這樣一則經文:
從前,一個國王要出門遠行,臨行前叫了仆人來,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依照各人的才干給他們銀子。一個給了五千,一個給了二千,一個給了一千,之后他們就出發了。
那個領五千的仆人,把錢拿去做買賣,另外賺了五千。那領二千的仆人,也照樣另賺了二千。但那領一千的仆人,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埋藏了。
過了許久,國王遠行回來,和他們算賬。那領五千銀子的仆人,又帶著那另外的五千來,說:“國王,你交給我五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五千。”國王說:“好,你這又善良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把許多事派你管理。”
那領二千的仆人也說:“國王,你交給我二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二千。”國王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
那領一千的仆人說:“國王,我知道你是嚴厲的人,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所以,我就把你給的一千銀子埋藏在地里。請看,你的原銀在這里。”
國王回答說:“你這又惡又懶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就應當把我的銀子放給兌換銀錢的人,到我回來的時候,可以連本帶利收回。”于是,奪過他的一千銀子,給了那有一萬的仆人。
我們的理想社會法則是,減去有余的并且補上不足的。但是,世俗經濟的社會法則,卻遵守這樣的墨菲定律:凡是有的,還要給他更多;凡是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后來,美國科學史研究者羅伯特·莫頓就給這種現象起了一個專業術語,叫作“馬太效應”。他指出:“相對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聲名顯赫的科學家通常能夠得到更多的聲望,即使他們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樣地,在一個項目上,聲譽通常給予那些已經出名的研究者。”這可謂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一個人如果獲得了成功,什么好事都會找到他頭上。
懂得了這一條墨菲定律,我們就要將其為自己所用。
在強者愈強的現實之下,弱者想要進入強者之林,就要有一個好的戰略策劃。在目標領域有強大對手的情況下,則要另辟蹊徑,找準對手的弱項和自己的強項,確定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最短的時間內,集中最大的力量,在目標領域迅速做大,并不斷地保持這一優勢。
上一篇:最好的玩具,永遠是別人手里正在玩的那個
下一篇:機遇轉瞬即逝,別指望它會第二次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