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貞白《書陶潛醉石》詠[江西]·廬山·醉石館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唐)王貞白
片石陶真性①,非為曲糵昏②。
爭如累月醉③,不笑獨醒人④。
積疊莓苔色⑤,交加薜荔根⑥。
至今重九日⑦,猶待白衣魂⑧。
【題解】廬山南麓虎爪巖下有醉石館,傳說為東晉詩人陶潛醉游之所。又稱五柳館、歸去來館。館西有濯纓池,池中有巨石,高大如一小屋,頂平而光,傳說陶潛常醉臥此石,稱醉石。石上刻有“歸去來館”四個大字及宋、元人手跡。此詩指出陶潛醉酒是為了潔身自好,表達了作者的崇敬之情。陶潛,即陶淵明,淵明是其字,又字元亮。
【作者】
王貞白,唐代詩人。字有道,信州廣豐(今屬江西)人。乾寧二年(895)進士,任校書郎,因世亂,退居著書,不復仕進。詩名播于當時,與羅隱、鄭谷等友善,以詩唱和,所作頗多,編為《靈溪集》,早佚,《全唐詩》輯其詩為一卷。
【注釋】
①陶:陶冶。真性:本性。即陶潛詩“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之性格。②曲糵(nie):酒。昏:指醉酒昏睡。③爭如:怎如,不如的意思。④獨醒人:異乎流俗的人。語出屈原《漁父》: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⑤莓苔:青苔。⑥薜荔:木本植物,又名木蓮。⑦重九:即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⑧白衣:指送酒之人。《世說新語》注引《續晉陽秋》:“陶元亮九日無酒,宅邊東籬下菊叢中摘盈把,坐其側,未幾,望白衣人至,乃王宏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歸。”
上一篇:(清)曹龍樹《姊妹峰二首》詠江西廬山·姊妹峰詩詞
下一篇:(明)方漢《能仁寺》詠江西能仁寺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