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詠[江蘇]·北固山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宋)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①。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②。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④。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⑤。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⑥。可堪回首⑦,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⑧。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⑨?
【題解】此詞是開禧元年(1205)作者在鎮江知府任上作。吊古傷時,既表現了作者老當益壯,志在恢復中原的豪情壯志,又表現出對當權者輕敵冒進的憂慮。全篇多用典實,很好地表現出作者老成謀國、憂深思遠的復雜心理狀態。同時造成一種沉郁頓挫的風格和深宏博大的意境。
【作者】
辛棄疾(1140—1207 ),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21歲在北方參加抗金起義,曾任耿京軍掌書記,不久投歸南宋,歷任建康通判,江西提點刑獄,湖南、湖北轉運使,湖南、江西安撫使,42歲遭讒落職,退居江西,64歲再起為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不久又罷歸。其生于宋、金南北對峙時,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其詞也多慷慨激昂之作,在當時和后世都有很大影響。有《稼軒長短句》等。
【注釋】
①孫仲謀:三國時吳主孫權,字仲謀。辛棄疾十分推崇孫權,以為其年不滿20即坐領江東,與號稱天下英雄的曹操、劉備抗衡,拓宇開疆。②風流:指英雄事業的流風余韻。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劉裕字德輿,小字寄奴。其先世為彭坡人,出身寒微,京口(鎮江)是劉裕的出生地,也是他起兵的地方。④“想當年”三句寫劉裕的英雄業績。東晉安帝義熙年間,劉裕曾兩次統兵北伐,滅南燕、后秦,收復洛陽、長安等地。⑤“元嘉”三句寫宋文帝劉義隆(劉裕子)故事。文帝有北伐之念,曾三次北伐都沒有成功,特別是最后一次元嘉二十七年(450)失敗得最慘。用兵之前,他聽取王玄謨陳北伐之策,非常激動: “聞玄謨說,使人有封狼居胥意。”(《宋書·王玄謨傳》)狼居胥,一名狼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漢代大將霍去病曾追擊匈奴單于至大漠, “封狼居胥山,禪于姑衍”(《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積土為壇于山上,祭天曰“封”,祭地曰“禪”。《宋書·索虜傳》載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因滑臺失陷曾作詩說“北顧涕交流”,但終因準備不足,致使北伐連連失敗,故此云“倉皇北顧”、“元嘉草草”,有借古鑒今之意。⑥辛棄疾于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1162)南歸,至此為四十三年。⑦可堪:不堪。⑧“佛貍”兩句謂四十三年過去,一片和平景象,仿佛人們已經忘記戰爭。佛貍祠在長江北岸今江蘇六合縣東南瓜步山上。東晉永嘉二十七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南侵時,曾在瓜步山上建行宮,后來成為一座廟宇,拓跋燾小字佛貍,故民間將其稱作佛貍祠。金主完顏亮南侵時,也曾駐扎于瓜步山上。“一片神鴉社鼓”寫農村社日迎神賽會。神鴉,指在神廟里吃祭品的烏鴉。⑨“憑誰問”三句以廉頗自比。廉頗是戰國時趙國的名將,年老后不得見用,趙王派人探問,廉頗一飯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然終不被召。詞人在這里以廉頗自比,慨嘆朝廷已無人記起和引薦自己了。
上一篇:(唐)王灣《次北固山下》詠江蘇北固山詩詞
下一篇:(唐)杜牧《寄題甘露寺北軒》詠江蘇北固山·甘露寺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