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姜夔《揚州慢》詠[江蘇]·揚州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宋)姜夔
淮左名都①,竹西佳處②,解鞍少駐初程③。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④。自胡馬窺江去后⑤,廢池喬木,猶厭言兵⑥。漸黃昏,清角吹寒⑦,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⑧。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⑨。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題解】此詞是作者的自度曲。南宋淳熙三年(1176)冬,作者沿江東下,過揚州作此詞。詞前原有小引: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宋金戰爭中,揚州曾兩次遭金兵劫掠,作者所寫劫后揚州的瘡痍滿目,寄托了一種喪亂憂患之感。特別是通過對景物的點染,營造了一種令人悲從中來的意境,這大概就是所謂“黍離之感”。小引中的“千巖老人”,即蕭德藻,作者曾從其學詩。
【作者】
姜夔(1155—1221),南宋詞人。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鄱陽(今江西波陽)人。少隨父宦游漢陽,父死,流寓湘、鄂間,后移居湖州,往來于蘇杭一帶,終身未仕,卒于杭州。工詩善書,尤以詞著,精通音律,能自制曲調,其集中有“自度曲”兩卷12首,皆注工尺譜,是今存唯一的宋代樂章文獻。其詞在詞壇有較大影響,有《白石道人歌曲》等。
【注釋】
①淮左:即淮東。揚州在宋代為淮南東路首府。②竹西:杜牧《題揚州禪智寺》詩:“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揚州城東禪智寺側有竹西亭。③初程:作者初次至揚州,故云。④“過春風”兩句以典型事物概說揚州經戰亂以后的變化。春風十里,代指揚州昔日街道。杜牧《贈別》詩:“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薺麥,薺菜和燕麥,均為野生植物。⑤胡馬窺江:指金兵南侵。建炎三年(1129)、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兵曾兩次犯揚州。⑥“廢池”兩句言遭兵燹后的廢池和大樹,一聽言兵便心有余悸。⑦清角:聲調凄涼的號角。⑧“杜郎”三句謂,曾經嘆賞過揚州風光的杜牧,若重來此地,定會驚心動魄。俊賞:風流倜儻,才情卓異。⑨“縱豆寇”三句承上言,言杜牧縱有詩才,一也難以表達如今的悲愴之情。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又《遣懷》詩:“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上一篇:(宋)周必大《送鄧根移戍揚州》詠江蘇揚州詩詞
下一篇:(清)吳偉業《揚州》詠江蘇揚州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