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別藩臬諸寅長三首
其一
桂嶺不可見(2),虞祠聊暫留(3)。
腸因去國斷(4),淚以別知流(5)。
柳緑迷征騎,山青隱戍樓。
異時懷此地,應(yīng)向夢中游。
其二
祖道空相送(6),驪歌不可聞(7)。
自緣憂病骨(8),非敢負明君(9)。
官路清朝雨(10),江帆杳暮云(11)。
依依更執(zhí)手,去住惜離羣(12)。
其三
疏傅嘗辭綬(13),梅公亦掛冠(14)。
高風今已遠(15),直道古來難(16)。
笠澤莼堪茹(17),柴桑菊可餐(18)。
人生各有志,何用戀微官!
詩詞類別:即事感懷
來源:《粵西詩載》
相關(guān)作品:自柳至平樂書所見五首
(1)虞山:在桂林城北五里,又名舜山。 藩:明時布政使的別稱、臬:明時按察使的別稱。 寅:指閑僚。
(2)桂嶺:在桂林城北五里,有尋丈小坡。 立石其上曰桂嶺。
(3)虞祠:即虞帝廟,在虞山腳下。
(4)去國:離別師。
(5)“淚以”句:淚水因爲離別相知的朋友而流。 以:因。
(6)祖道:舊時爲出行者祭祀路神,并宴飲送行。
(7)驪歌:告別的歌。
(8)緣:因爲。
(9)負:辜負。 明君:指君王。
(10)官路:公家的大道;即驛道。清朝雨:清晨下的雨。
(11)杳:深遠。
(12)去:別去的人。 住:指送行的人。
(13)疏傅:即疏廣,字仲翁,漢宣帝時任太子太傅,其侄疏受亦任少傅。在任五年,皆稱病還鄉(xiāng)。 綬:古代繫官印的絲帶,此處指官職。
(14)梅公:指漢代梅福,曾多次上書言事,后“一朝棄妻子,去九江”。見《漢書·梅福傳》。
(15)高風:高潔的風格、品德。
(16)直道:剛正不阿,正直的爲人之道。
(17)笠澤:今吳淞江。 莼:植物名,其嫩葉能吃。 堪:能,可以。茹:吃。
(18)柴桑:指晉陶淵明故里,陶喜菊花。
袁袠
袁袠(公元一五○二——一五四七),字永之,號胥臺,明代吳縣(今江蘇吳縣)人。七歲能詩,登嘉靖五年(公元一五二六)進士,選庶吉士。張孚敬惡之,轉(zhuǎn)刑部主事,旋改兵部,因司署部失火,謫戍湖州(治所在今浙江吳興縣)。會赦還,薦起補南兵主事。歷員外郎、出爲廣西提學僉事,告病歸。讀書于橫塘別業(yè)。詩文俊爽,有《皇明獻實》、《世緯》、《胥臺集》、《吳中先賢傳》等。
朝代:明代
籍貫:江蘇吳縣
上一篇:富禮《藤江諸勝》寫景抒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朱依真《蜀道難》即事感懷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