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孔子和眾弟子乘車外出講學。有一小孩把路一擋,高聲叫道:“站住,前面有城池,過不去了,你們退回去繞道走吧!”
子貢停車道:“你這頑童休得胡鬧,這是孔夫子的車,快放過去!”
小孩毫不示弱:“不管誰也得講道理!我來問你們,到底是城躲車呢,還是車躲城?”
子貢正要發火,孔子下車攔住道:“小孩說得有理,不得亂來。”孔子認為,即使是小孩,說得有理也得尊重。孔子上前施禮道:“神童在上,老夫有禮了。我們有要事在身,萬望高抬貴手,借個路讓我們過去吧!”
小孩問:“你們有什么要事呀?”
“周游列國,講學傳道啊。”
“講學傳道就得有本事,那您知道些什么呢?”
孔子答:“不是老夫夸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我都略知一二。”
小孩問:“那你知道自己的眉毛有多少根嗎?”
孔子答:“眉毛本人又看不見,怎么能知道呢?”
小孩又問:“那天上的星星看得見,你知道有多少顆嗎?”
“天上星星浩如煙海,如何數得過來?”
小孩笑了,說:“那日頭就有一個,早上像冰盤,晌午像玉環,我問你什么時候近,什么時候遠?”
孔子回答不上來,便誠懇地說:“本人還是才疏學淺,所問之事確實不知。愿拜你為師,望多指教。”說著拱手便拜。
孔子常教育弟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他“不恥下問”,因此能博采眾長,取得了巨大成就。
上一篇:《“還要為本公司職工服務”》中學生人本寫作素材
下一篇:《李相拜“一字師”》中學生從師寫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