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道·實踐·蘇軾夜訪石鐘山
石鐘山命名的根據(jù),歷史上有兩種解釋。其一是形似覆鐘,其二是山石相叩似擊鐘聲。蘇軾覺得這樣的解釋不夠合理。在一次乘船途經(jīng)石鐘山的時候,他乘著月色坐一只小船環(huán)山考察,終于發(fā)現(xiàn)這座山“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形成如洪鐘大呂般的聲音。這就是石鐘山得名的由來。作者因而感慨道:“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盡管蘇軾的考察也不完全正確,但這種重視調(diào)查研究、親身實踐、不輕信舊說、有疑必察的精神,是值得學習的。
上一篇:生活之道·敬業(yè)·藝術家的良心
下一篇:交友之道·患難之交·范仲淹與王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