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之道·嚴謹·文章大家與寫作
馬克思為了寫《資本論》中關于勞工法的20多頁文章,把整個大英博物館圖書館里載有英國和蘇格蘭調查委員會和工廠視察員報告的藍皮書都研究過。
俄羅斯大文豪托爾斯泰,為了寫一篇只有5頁的文章《為克萊塞爾樂章而作》,反復修改,用了800多頁稿紙,才最后定稿。
美國作家海明威,把《永別了,武器》的最后一頁,修改了30多遍才滿意;把寫好了的《老人與海》手稿讀了近200遍,才拿出付印。
福樓拜是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他經常是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在書房里寫作,但他平均5年才寫得出一本書來。有時,他一星期只能寫兩頁。福樓拜從來不相信靈感,他堅信“天才即耐心”這樣一句格言。他認為:涂改和難產正是天才的標志。他的作品,文字十分凝練,被譽為典范。
宋朝的歐陽修常將寫好的文章張之素壁,反復吟哦修改,甚至文章被人取走后,想到沒有推敲好的地方,還要派人騎馬追回,重新改過。
上一篇:成才之道·創新·揭開天體的層層面紗
下一篇:寫作之道·風格·閑逸·無一點風塵俗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