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為貴
何為貴?和為貴也。和,是包納百川大海的寬容;和,是壁立千仞高山的偉岸;和,更是人與人和睦相處的法寶。
和字結構簡單卻意義非凡。世間萬物因為有了和才顯得生機勃勃,人與人之間因為有了和才顯得其樂融融,可見,和是多么重要。
自然界需要“和”。古人云:天地和而萬物生。正因為有“和”,日月才能彰顯它的獨特魅力,大地才“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正因為有“和”,山水才能呈現出“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的畫面;正因為有“和”,風雨雷電才能演奏出雄偉的樂曲,春夏秋冬才能周而復始的循環。“和”,使自然界有條不紊地發展,使自然界美麗多姿。
人與人的關系需要“和”。清朝康熙時,相鄰的兩戶人家,一家在外地做官,另一家是本城的商賈,兩家都在建房子,房子建的差不多了,在砌墻時,雙方為地界發生了爭議。為了區區三尺地,無論是官宦人家還是商賈大戶各不相讓。做官的那一家,拿出殺手锏——連忙寫信給官人告狀。
隔了不久,官人來了回信,信上說:“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做官的那家,遵信所囑,在離原地退后三尺砌上圍墻。對面那商家,看到此景,深受感動,也在原地后退三尺砌上圍墻。這兩道圍墻中間形成一條巷子,后人就給這條巷子取名為“三尺巷”。
各退一步讓出了一條更寬闊的巷子,“和”,可以在我們出現誤會、產生分歧、發生矛盾時,充當調解人,化一場煩惱又劍拔弩張的干戈為玉帛。
放眼世界,如今仍有不少國家常年處于戰亂中,那里的人們渴望和平,孩子們渴望和我們一樣坐在教室里學習,以“和”為貴是人們的共同愿望。
無論是“世界和平”還是“和氣生財”,都告訴著我們一個道理:“和”是人際關系的減震器、潤滑油,是生活的芳香劑。
所以,當我們爭吵得面紅耳赤,幾乎要冰刃相向時,何不堅持“以和為貴”的原則,心平氣和地伸出雙手與對方握手言和呢?當我們冷戰靜坐無言以對時,何不讓“和“來化解尷尬,給對方一個真心誠意的微笑呢?由此看來,“和”是彌補生活中裂痕的一劑良藥。
和,它傳承了華夏五千多年燦爛悠久的文明歷史,表達了中華民族優秀的民族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與發揚。
以和為貴對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個人,無論事的大小,都需心平氣和的去面對。
上一篇:郭子涵《以和為貴》議論高中作文
下一篇:寧若巖《以和為貴,萬物共榮》議論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