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歌詞說:“長亭只在書里,把折柳聽了又聽,總學不會別離。”人的一生將經歷無數別離,與人別離,與物別離,以及到了生命盡頭,與世長辭。上學離家是一種別離,為的是讓自己獨立;離開校園是一種別離,這意味著踏入社會,開始品嘗生活的滋味。有時我們自愿離開,可大多時候是不情愿的,誰愿意離開熟悉的環境而去適應新的人事?于是人們依依不舍、顧盼留戀,甚至情到深處會慟哭不止。但一位偉人曾說,“無論你遇到什么人或事,都是有意義的,總會教給你一些東西。”離開這里,是為了更好的遠方,如果僅因離別而傷,可不知離別是為了什么,那么“離”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我看見,荊軻在易水河邊,與燕別離。初學《荊軻刺秦王》,我覺得荊軻有點“傻”。因為在我看來,他行刺成功的幾率是千萬分之一,即使他十分幸運的成為那千萬分之一,可秦一統天下的大勢已經無法阻擋,燕亡的形勢也并不會緩和,甚至會因此觸怒秦國,加速燕的滅亡。死了一個秦王,難道龐大的秦國就會被撼動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再從個人利益出發,無論成功還是失敗,荊軻都無生還的可能。他卻義無反顧的上路了,他真的不明白其中的利弊嗎?不,他是應該是十分清楚的o。寧愿為了奄奄一息的國家,做一個“愚勇”的人,為國赴死,也絕不偷安于一隅,如此忠誠義勇之人,可歌可泣!可悲可嘆!“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于是,“高漸離擊筑...為變徵之聲...為慷慨羽聲...”“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好一個“不顧”!如此熾烈肝膽,如此決然!是懷抱怎樣的決心與勇氣?跨越千年的時光,我們聽到一首悲愴的離歌,他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我看見,秦玥飛與母校告別、與輕而易舉可得的舒適未來揮手。他是耶魯大學雙學位、全額獎學金的高材生,使人們心中“穿西裝,拿高薪”的一類人,可是是完全相反。2011年夏,他來到湖南衡山賀家山村,成為了一個大學生村官。2014年夏,三年任期已到的他,拒絕組織的提拔,又去了白云村當村官。2015年,他與一些同學發起黑土麥田公益計劃,并在2018年全國兩會上提出關于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的相關議案。這一群高校畢業的學生,沒有選擇走那條富貴路,而是扎根農村,憑借自己的知識,為中國農村振興獻一份力、我想,秦玥飛的母校一定以優厚的條件挽留過他,可他毅然辭別,回到那個名叫祖國的地方。我想,一定有公司高薪聘請他,讓無數人艷羨的未來擺在他面前,可他還是揮手離開,轉身走向那片黑土麥田。請用心去聽、去看,你聽見受益農民的歡聲笑語,聽見社會上各類人士山海般的回應與贊美。這些聲音,湊成一首最動人的離歌,又是贊歌。
別離是無法阻擋的。你在離,他在離,每時每刻都在上演。可他的離,是為了創造新的人生;他的離,是為了推動個人乃至整個社會的車輪前進。這樣的離,我們為其奏一首激昂的離歌!這樣的離,讓人心驚,讓人為之一振!所以,別讓“離”失去意義,讓它教會你,告訴你一些東西,讓別離成為你登高的墊腳石,由此,一步一離歌。
上一篇:吳政隆《離歌》抒情高中作文
下一篇:李云飛《離歌》原創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