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行動,何談成功
很多年青人常常不假思索地講大話,鄭重的表示自己絕對可以在預期的時間內做完那件事,可結果卻總是差強人意,沒有期待的那么完美。究其原因,多在于沒有認真籌劃、盡力去做。
荒園里,人們為先除雜草和荊棘還是先運花木而爭執,人人據理力爭,然而荒園卻依舊荒蕪。他們都僅空談自己計劃的可行性,卻無人提出一個兩全之策。靜心一想,人們完成可以選出一個總指揮者,分工協作:一些人去除草,少數人去運花;待花運至,雜草除去工作便完成了大部分,此時再根據進度分配人數進行余下的工作,這個方案是不是比無意義的爭論而不行動更可行呢?
拖延癥,很多人都有這個毛病,但它其實并不是人類的本能,而是由于多次拖延后給人造成的習慣性心理,更是人們好逸惡勞的表現。因此,拒絕空想與拖延,應該是我們應當去做的。推及自身,學會適當減壓,努力去完成自身可做的,學會適當暫時放棄自身無法完成的事情,接受自己雖無法做到最好,但已足夠好的狀態,打消怠工的負面循環。我不愿忽略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之后再悔恨遺憾,暫時做不到的事情,慢慢來就好。
當然,行動也要掌握方法,這里團隊協作就很重要,荒園中的幾人一味體現自己的想法,一個人的優秀在某一方面可能突出,但如果想要獲得更大的成效,就需要融入團體,而團隊領導要想獲得更大的成就則更需要團隊的支持和成員的堅定追隨;團隊和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并具有核心競爭力,必須尊重每個成員的意見,他們個人的想法可能并不是最明智的決定,但綜合大家長處,卻可以給人帶來巨大的驚喜。同時團隊成員也得到成長與進步。木桶定律就能很好的體現團隊的進步性,一個優秀的團隊,在完全發揮作用的情況下,取得的成功的大小并不取決于團隊中的某個人,而是大家的努力。單個的人是軟弱渺小的,就像漂流的魯濱遜一樣,只有借助團隊的力量,他才能完成許多事業。
如果結局不一定能得償所愿,何不在塵埃落定前奮力一搏,就算今天沒有,明天說不定就會達到,行動是最重要的。
上一篇:qu《不會長大的寂寞》議論高中作文
下一篇:馬芳瑤《不可能的可能》說明高中作文